元宇宙离我们还有多远?京东方能否打开元宇宙入口?
2021年,随着Roblox上市,元宇宙概念爆火,各大企业随即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加大软硬件研发投入、投资并购相关公司、发布元宇宙产品,互联网新风口就此出现。
这个让普通人“不明觉厉”,使得投资人趋之若鹜的概念,蹿红之后也背上“蹭热点”声音,概念炒作背后或许又代表着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如今3年过去了,游戏、社交等多个赛道已经出现相对具体的产品形态,元宇宙雏形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元宇宙离普通人的生活又有多远?
元宇宙局限于概念?
对于元宇宙的解释,目前公认翻译自1992年斯蒂芬森科幻小说《雪崩》中“Metaverse”(也译为超元域)一词。《雪崩》将元宇宙描述为了一个电脑生成的虚拟空间,只要戴上配以三维效果和立体音响的特制“目镜”,用户就可以产生和真实世界相似的第一人称视角体验。
原文中主人公登入元宇宙时这样描述:这条大街与真实世界唯一的差别就是,它并不真正存在。它只是一份电脑绘图协议……这些东西没有一样被真正赋予物质形态。更确切地说,它们不过是一些软件,通过遍及全球的光纤网络供大众使用。
展开全文
实际上,我们对于元宇宙的设想不止于此,理想形态下的元宇宙将实现虚拟与现实世界的交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会有很大变化,产业发生变革,甚至会催生出新的行业和产品形态。想象一下,当我们学习天文知识时,不再是通过图文视频去获取信息,而是可以使用虚拟化身亲自进入“太空”之中,所有图像和信息能随时调度出现在眼前,是不是很神奇?在元宇宙中,许多现在看来神奇的事情可能都会一一实现。
不过,当前人类技术水平还很难制作出“与真实世界在体验上没有差别”的虚拟世界。比如,目前首个以“元宇宙”模式打造的3D线上社区罗布乐思,采用了卡通画风,与真实世界有着显著区别。究其原因,真实场景渲染所需的巨大的计算力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资本入局,谁都不想错过技术革命浪潮
元宇宙爆火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元宇宙赛道,Facebook改名Meta并推出元宇宙平台Horizon、腾讯内测超级QQ秀、百度发布元宇宙社交APP希壤,字节跳动并购VR公司PICO…各大企业纷纷进军元宇宙市场,谁都不愿错过这个新风口。
据爱企查统计,2021年以前,国内“元宇宙”商标注册量每年基本不超20个,随着2021年元宇宙为大众所熟知,全年商标注册量飙升至14496个,尽管2023年已减少至256个,该数字仍远高于三年前水平,市场对元宇宙的热情并未消减。
资本为何盯上元宇宙?其实说白了,在元宇宙中,人们可以不消费任何现实世界中的产品,迎合了低碳环保,元宇宙将推动新时代的消费主义,也让资本找到了下一个“接力棒”。最终,很多经济闭环会发生在线上,慢慢地线上经济闭环会胜过线下的,这就是为什么投资人都很急切地去投资元宇宙相关行业,因为一旦踏空,有可能会错失未来百分之七八十的经济价值。
易凯资本在研报中预测,到2030年左右,元宇宙的渗透主要发生在能提升生产生活效率领域,逐步形成闭环的虚拟消费体系、线上线下有机打通所构成的虚拟化服务形式以及更加成熟的数字资产金融生态将构成元宇宙重要的组成部分。
京东方能否打开元宇宙入口?
人类83%的信息交互依托于视觉,11%依托听觉,其他交互渠道仅占6%,也就是说,与视听、触感息息相关的端口器件是信息交互的“第一触点”、信息承载的“交通枢纽”。而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创新企业,京东方凭借在显示、传感、物联网领域强大的技术储备和产业资源,在端口器件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也成为了京东方布局VR/AR的一张王牌。
技术储备只是先决条件,在元宇宙初世代的发展进程中,京东方早已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创新意识早早占位。早在2012年京东方就开始了VR/AR领域的投资布局。在国内,总投资220亿的京东方鄂尔多斯第5.5代生产线正在向市场大量输送应用于VR/AR等可穿戴领域的技术产品。京东方还在云南昆明投资近50亿打造OLED微显示器件生产线(8英寸)、12英寸硅基OLED等重点项目,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布局8英寸和12英寸硅基OLED生产线的企业,其研发的硅基OLED产品可广泛应用于VR/AR、FPV(第一视角)等近眼显示领域,相关技术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民用微显示器件产业的空白,更将进一步加强其VR/AR技术储备与产业资源,在元宇宙初世代的应用竞赛中牢牢占据一个有利的身位。
在前瞻性应用领域,众多全球知名头部品牌在开发其下一代虚拟现实产品时也都采用京东方技术产品进行研发测试。不仅如此,京东方还率先推出了目前业界最高5644ppi、超高分辨率、120+Hz高刷新率硅基OLED等产品,凭借极佳画质表现、高刷新频率、快速响应等优势带来细腻流畅、极致沉浸的虚拟世界体验,被广泛应用于影音、游戏、教育、房产、旅游等众多领域,不断推动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
如此看来,你觉得元宇宙到底还有多远呢?
评论